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第1页)

当&ldo;新政&rdo;推行到末尾时,他的一系列政策被证明对扭转大清王朝的现状并无多大作用时,他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而&ldo;洪亮吉事件&rdo;更让他惶恐不已。

洪亮吉在乾隆时期,就以大胆敢言闻名,在嘉庆&ldo;求直言&rdo;的鼓励下,他上了一个言辞激烈的奏折。在奏折的开头,洪亮吉就语出惊人:大清王朝现在出现的问题,根子在乾隆时期。今天的大清国政治之败坏,已经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大清王朝已经越来越近地滑向了悬崖边缘。洪亮吉描述当今的社会现实是,国家&ldo;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rdo;。此时的大清王朝,&ldo;各省官员,贪者十居其九&rdo;,与朝廷宣传的相反,大清王朝的绝大多数官员现在都是坏的或者比较坏的。腐败之癌已经到了晚期,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天下大乱,为期不远。

洪亮吉说,皇帝的&ldo;新政&rdo;,手段又过于&ldo;仁柔&rdo;,惩贪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查处的都是撞到枪口上的倒霉蛋。由于监督体系实际上已经失灵,国法对于贪官已经没有什么约束作用:&ldo;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守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rdo;因此,洪亮吉提出乱世须用重典,人心懈怠之极的情况下,必须痛下杀手,加大惩贪力度。现有行政官员,大部分都要淘汰,大批起用新人进入官场。只有这样,大清才能有希望。

这封奏折让皇帝十分震动。内心深处,皇帝觉得洪亮吉的许多话说得不无道理。可是,皇帝坚决不能同意洪亮吉对大清政局的整体判断,尤其反感的是洪亮吉的遣词用句和表达方式。

在皇帝看来,大清社会现在确实是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毕竟是局部的、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即使从乾隆晚期算起,大清的统治成绩也是主要的,老百姓的生活基本上是足以温饱的。否则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大清王朝能够平定白莲教,为什么经历了战争,人口仍然创了历史纪录。洪亮吉这个奏折的最大错误,是宣称大清朝廷的官员十有其九都是贪官,认为大清政局的腐败已经到了让老百姓无法生存的地步,所有祖制旧法都要推翻。这是&ldo;公开诋毁乾隆以来大清取得的成就&rdo;,不但彻底地否定了嘉庆,也彻底地否定了其父皇乾隆,甚至还变相地否定大清列祖列宗。嘉庆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同时也极其危险的思想化身。如果说大清天下已经一团漆黑,那岂不是说明大清如大明一样应该被人推翻了?

因此,这封奏折表面上慷慨激昂,正义凛然,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它的出现,说明在大清社会出现了一股试图彻底否定大清历朝统治成绩,进而否定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合法性的异端思潮。洪亮吉在上这个折子之前,已经把底稿广为传抄和散发。在皇帝看来,这无疑不是一个善意的举动。在专制政治中,有些话,皇帝可以说,但大臣们不能说;有些事,皇帝和高层可以知道,但普通百姓不能知道。虽然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绝不愿意把大清的病状向世人公布。洪亮吉的这一奏折,无疑是一份着意制作的宣言书。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时刻以大清王朝的&ldo;安全第一&rdo;为念的守护人,皇帝对这样的苗头当然不能放任不管。他从洪亮吉奏折中的几处小小措辞错误入手,抓住他的小辫子,把他发配到了新疆。

&ldo;洪亮吉案&rdo;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ldo;嘉庆新政&rdo;的终结。这一案件的发生让嘉庆十分警醒。他认为,正是他&ldo;不自量力&rdo;、&ldo;妄更成法&rdo;、&ldo;自以为是&rdo;,才导致了这个危险苗头的出现。如果按照&ldo;新政&rdo;之路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势必是洪亮吉这样的&ldo;全盘否定派&rdo;得势,大清王朝必然走上一条&ldo;邪路&rdo;。

痛定思痛,与洪亮吉建议的大动干戈相反,他最终选择了中国传统式的气功加太极的保守治疗方式。他采用东巡的方式,来宣布&ldo;守成&rdo;思想,就是要告诫满朝大臣,对于大清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千万不能乱搬乱动、乱下药方。这样的重症病人,唯一可取的治疗方案就是&ldo;徐徐进补&rdo;、&ldo;固本培元&rdo;,用温和的药物一点点滋润这具干枯的病体。这种疗法,一需要极大的耐心,二需要对症的补品。耐心、自信是他的长处,而补品他手中也有,那就是用来&ldo;培植正气&rdo;的一系列&ldo;祖宗心法&rdo;和&ldo;圣人之道&rdo;。

守成种种

&ldo;守成&rdo;的大方向一定,那么,各种具体措施就应运而出。它们就像一套套早已经准备好的工具,整整齐齐地摆在祖宗留下的工具箱里。

皇帝每日早起洗漱之后,别的事放在一边,恭敬端坐,阅读先朝&ldo;实录&rdo;一卷,除巡狩、斋戒外,天天如此,寒暑不间。

针对腐败问题、财政问题、人口问题,他一一根据祖先的遗训,提出了一套中规中矩的治理方案。

在运动式惩贪失败后,皇帝认识到,仅仅靠杀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到了教育上。皇帝扭转官场风气的主要办法是选拔清官,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的天良。

他在自己所作的《才德说》中明确宣布了选择人才的标准:&ldo;夫才德全备之人上也,德优于才者次也,才过于德者又其次也。德优于才犹不失为君子,若才过于德,终恐流为小人矣……宁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确歉也。&rdo;

皇帝同意洪亮吉的说法,即现在官场作风非常之坏。但是,皇帝认为,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扭转风气。皇帝说,&ldo;小民皆有天良&rdo;,官员自然也不例外。之所以有&ldo;恶者&rdo;、&ldo;贪者&rdo;,根本原因在于&ldo;教化不行,不明正道&rdo;。抓好教育,官员就能保持住&ldo;天良&rdo;,让人性重新归善。因此,选好朝廷的中枢大臣,树立一系列良好的榜样,上行下效,来带动整个朝廷政治风气的转变,是他整顿吏治的核心思路。

嘉庆一朝的中枢大臣,突出的特点是道德操守不错,办事谨慎小心。乾隆留下的老臣王杰因&ldo;忠清直劲,老成端谨&rdo;被嘉庆十分欣赏,称赞他&ldo;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rdo;。刘墉也因向称&ldo;清介持躬&rdo;而得到重用。另一名重臣董诰也是谨慎持正的人,史书称其&ldo;父子历事三朝,未尝增置一亩之田、一椽之屋&rdo;。戴衢亨则&ldo;性清通,无声色之好,办事谨饬清慎&rdo;。

然而,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杰出的政治才华,少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和创新精神。对于嘉庆一朝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提出略有新意的解决办法。宁用平庸之徒,也不用&ldo;有才无德&rdo;或者&ldo;躁进好动&rdo;之人,是嘉庆的用人原则。虽然号称法祖,但是实际上嘉庆在这一用人标准上与他的先祖并不相同。且不说清朝兴起时大量任用&ldo;操守有亏&rdo;的汉族降臣、叛臣,就是康雍乾时期,皇帝用人,也首重能力,不拘小节,所以才造就了一百多年的辉煌。

灵魂只能独行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老人与海  各自的朝圣路  碎句与短章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丧钟为谁而鸣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闲情的分量  乞力马扎罗的雪  幸福的哲学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另一种存在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把心安顿好  太阳照样升起  宝贝,宝贝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热门小说推荐
陈庆之苏晚盈小说免费阅读

陈庆之苏晚盈小说免费阅读

潜龙蛰伏,一朝惊起。财神魔帝,豪婿唯尊。...

花朝跃农门

花朝跃农门

一朝穿越,发现自己居然嫁人了,娘家不要,婆家不喜。吃不饱穿不暖,被人欺被人嘲,身后还有不省心的小叔子小姑子一溜串。老二又馋又懒,老三一心想嫁个有钱公子哥,老四只顾着贪玩,好歹自己亲弟弟是个懂事的,但奈何是个病秧子,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花朝喜只觉得头大,不过好在咱有锦鲤运相助。于是挽起袖子,开荒种田,做美食开店。...

一胎二宝:夜少宠妻无下限

一胎二宝:夜少宠妻无下限

七年的痴心,换来的不过是一场无情的大火!七年后他再次见她,已是另一番景象。见他来了,她呵呵一笑,夜总,你瞧瞧,人家要把我塑造成一个恶毒女人呢。...

我有一个诡异档案

我有一个诡异档案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洒家随风的经典小说我有一个诡异档案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真实存在却被封存的东西,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或许在其中的某一次偶然,你会得到你想得到的答案,在现在的保护期中间,我想告诉你,努力活下去,有些时候,死亡只是另一种折磨的开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