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你买下钢铁厂,是要将它拆掉,然后以一吨几十生丁(一法郎折合一百生丁)的价格卖掉它吗?”
法约尔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恐惧,仿佛囚犯在等待法官的宣判。
赵刚说:
“约法尔先生,你说对了一半,我会将钢铁厂拆掉。”
约法尔的肩头向下沉了一些,仿佛极重的东西压住了他,赵刚看着心里不忍
“但是,我不会让它变成一堆废铁,我要将它带到中国。在一个巨大的煤-铁联合体处安家,延续它辉煌的历史。”
约法尔听到赵刚的话,就像一个落水将溺的人抱到一块木头,内心狂喜上前抱住了赵刚:
“赵,你一定是个天使,要不然你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美妙的话呢?”
“赵,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今天你一定要到我家做客,我把钢铁厂相关的资料找给你。”
1892年11月初,赵刚带着50万两白银赶到法国,本来想先找到鲁道夫-狄赛尔(最早的采油发动机发明人)。但是得到福尔尚布德钢厂将要拍卖的消息,赵刚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匆忙的委托他人联系鲁道夫等人之后,连夜赶到福尔尚布德钢铁厂考察。
本来只想买几个炼钢高炉的赵刚,在仔细考察过设备状况后,决定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等整个环节的设备全部买下来。福尔尚布德钢厂共有六家工厂,可年生产钢16万吨,铁12万吨,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大钢铁厂,设备原值达3400万法郎,折旧后仍然价值九百万法郎。
福尔尚布德钢厂共有六家工厂,可年生产钢16万吨,铁12万吨,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大钢铁厂,设备原值达3400万法郎,折旧后仍然价值九百万法郎。
这六座工厂从烧结到出型材实际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线,虽然近几年停工一些设备生锈,但是关键的50吨高炉,封闭炼焦厂,连铸、连轧机等主要设备都运行良好,赵刚有信心让这套流水线运转起来。而最终,赵刚只为这套二手设备付出了八万法郎。
愉快的购买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艰巨的拆迁工作。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拆迁场景:
“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50吨重的巨大平炉,加工卷板长度超过一公里的热钢机,一部烧结机,一座120吨重鼓风炉,还有许多其它部件,所有设备都用木条箱包装,塞进集装箱,装船启运,然后在旅顺口附近被拆箱。在东北的平坦冲积平原上,又严格按照在法国的样子,一个螺丝也不差地把设备重新组装。运走的设备总重达4.5万吨,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新组装过程的文件。整项工程十分繁复。”
“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的工业搬迁。”美国《企业家》说。
“开创了工业时代的第八大奇迹”德国《法兰克福大众报》
而法国的报纸则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一壮举,法国最有名的报纸《费加罗报》更是用头版整个版面报导了赵刚这一伟大的拆迁过程。
当时,福尔尚布德市的中国面孔一时间多了至少二十倍,一部分是吉林制造局的工人,一部分是旅居欧洲的中国人。每天考核拆迁进度,根据每天拆迁情况进行总结。
赵刚的成本控制理念在这次拆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福尔尚布德方面最初拒绝由中方拆卸,赵刚发了狠:不让中方施工设备我就不要了。1892年12月1号,赵刚带着1000名中国工人住进了“福尔尚布德”,其中有200人来自吉林制造局。
1892年12月2日清晨,钢厂拆下了第一根螺丝。在当天的庆祝仪式上,清朝人用舞龙的方式庆祝开工,而法国人却颇为伤感,在福尔尚布德的赫尔斯特法伦区,数代人都靠钢厂谋生,近60年来,工厂一直在炼铁。现在,工厂即将远赴东方。约法尔在演讲中热泪盈眶,几度失声,台下的法国工人也十分黯然。
在拆卸过程中,由法方的30名技术人员全程陪同,而那些法文的牌子如“禁止明火”,“右侧通行”都注上了中文。清朝的工人和工程师们的住处是这家工厂原来的办公楼,每个办公室里放着十五、六张床。
这些清朝人似乎每个都是工作狂,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即使周末也不休息。这一度让福尔尚布德劳工部门伤透脑筋。最初劳工部门强制拆迁队必须每周休息两天,但根本不可能做到,最终达成协议,周六可以加一天班,周日必须休息半天。但是这点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了防止清朝人偷偷加班,赫尔斯特法伦区在街道处安排了两百名固定巡查、五十名流动巡查,但依然无济于事,清朝人周日加班的花样层出不穷:并不从最高的地方拆起,偷偷躲在车间里装箱、包装,在室内拆较小的设备……。劳工部门屡次‘教育’赵刚,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改正赵刚这种坏习惯。
这也是一个艰苦的博弈过程。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赵刚希望能够在许可的重量体积下,尽可能利用缝隙空间,多装一些零件。但约法尔异常强硬,并不通融。他坚持一件东西只能一个包装。几番激烈争吵之后,赵刚下了最后通牒。三天以后,约法尔最终作出让步,按照制造局的方案装箱。
吉林制造局本来计划用半年时间拆完这座工厂,而福尔尚布德方面则认为至少需要五年,但最终中国工人只用四个月就带着4.5万吨设备离开了,又用了两个月时间清场。
在本溪确定好的厂址处,拆解回来的“福尔尚布德”钢厂被重新组建。赵刚聘请世界最著名的工程设计和冶金公司,重新对“福尔尚布德”做了整体的设计、评估、改造。包括设备购买、运输费用,以及后续的技术改造、建厂费用,吉林制造局合计投入近40万两白银,用3个月时间最终建成了一个年产15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的煤-铁联合体。而通常从购买新的设备,到建成出炉,一条相近规模的钢材生产线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更要高达2300万两白银。
奥钢联机械设计和工艺项目经理奥德福在接受美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奥钢联还没有承担过比这个更大的工业设计项目,到目前来说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这对所有参与各方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893年6月18日,在第一块厚钢板生产出来的前夜,赵刚搬了个凳子坐在改造后的“福尔尚布德”轧机旁边,神情专注、紧张,“就像个等待圣诞礼物的孩子”(奥德福语)。1893年6月19日,工厂一次性联动调试成功,生产出了制造局历史上首批钢板。
“那个时刻,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成了英雄。”在场亲历这一幕的奥钢联自动化项目经理罗兰德说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成就感。他在世界各地做过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还没见过像制造局这样,最高首脑亲临现场。
同样令他和他的团队印象深刻的是,“欧洲钢铁企业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职工,能生产很高品质的钢铁,但也受到了自己经验的限制。制造局的钢铁工人尽管经验没有欧洲人丰富,但是他们十分勤劳,这最终会让他们变成的更强大。”
制造局在练出第一批厚钢板之后,一分为二,一部分更名为本溪煤-钢联合公司(简称本钢)另一部分改名为盛京制造局(简称制造局)。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正义法术师的不屈传说 修仙总纲 异世龙逍遥 挎刀 都市良人行 塔斯瓦尼亚战记 打造盖世英雄 白手起家 温雪照祥月 顾念依苏慕念 绝代中医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刺客魔传 花丛炼心 洗劫天下 凌云志异 基因物语 寻花问柳 桓侯再生 再生之科技帝国
五年前,她声名狼藉地被退婚,五年后,她携宝归来,摇身一变成了邢夫人。所有人都知道神秘的上京第一少不近女色,都觉得霍桑是撞大运了被他看上。对此,小包子有话要说,明明是爹地一步一个坑,把妈咪死死埋坑里了!更过分的是!爹地虐起狗来亲儿子都不放过!不过看在爹地爱妻如命的份上,他就原谅爹地啦!...
南宋末年,金国衰落,蒙古崛起,中原大地群雄纷起,烽火燃遍,上演着一场混乱的三国大战。那一年,成吉思汗五十二岁,老头儿一个,还能蹦跶十三个寒暑那一年,忽必烈一岁半,只是个吃奶的屎娃娃那一年,穿越重生的孟九成十八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那一年的某一天,孟九成突然激灵一下,产生了宏伟的想法,发出了心底的呐喊再也不能这样活啦!俺要革命,不,是造反。俺要打老的,欺小的,纵横四海,天下无敌呃,先从死人头系统换个小镜子,贿赂,不,请示一下俺那天下无敌的老婆大人,俺想再娶个软妹子给你当闺蜜耶...
...
大唐天朝,万国膜拜!我是时代的符号!异族犯边,哀鸿遍野!我执朴刀荡贼寇!勾心斗角,满朝文武!我以丹心照明月?王公侯爵,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士农工商,谁立风口浪尖力掌乾坤?我是李二的结拜兄弟,我是大唐九千岁!...
我当时生无所恋,回到了山谷。有一次在雨中练刀,忽然被一道雷电打中,然后,就变成了这样,有生无灭,不知何时才是尽头。我也算称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支人体避雷针了。淡淡的语调中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一个中国人在日本觉醒的故事本书第一第二章是过渡章节,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这本书的话请忍痛看下去。如果看到第十章你还是看不下去的话。那我很抱歉地告诉你,这本书也许真的不适合你。但请不要骂我哈日或汉,因为两者的技术含量太高,兄弟我担当不起。如果你骂了,那表示你没有看懂这本书。...
...